齐齐哈尔分校

分校联系电话:0452-6109090、6163300

总部联系电话:0451-58933777

课程中心网校课程面授课程| 直播课堂师资团队|华图教育APP题库招考信息资料|推荐: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齐齐哈尔人事考试网 > 国家公务员 >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9月16日)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9月16日)

2019-09-16 11:02 齐齐哈尔人事考试信息网 http://qqhe.huatu.com/ 文章来源:黑龙江华图

齐齐哈尔华图教育为您及时发布: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9月16日),帮助广大考生在公职考试中占得先机,更多考试信息、备考指导请关注齐齐哈尔人事考试网(http://qqhe.huatu.com/)。同时齐齐哈尔华图为各位考生提供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银行招聘备考课程。更多资讯请关注齐市华图微信公众号(qqheht123),咨询电话:0452-6109090!

 《申论》模拟试卷

  满分100分时 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3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2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反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材料1.

  首先,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中国教育的成绩。中国过去35年经济高速增长,如果教育完全失败,这是不可能的。我的第一个观察是,中国在大规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传授方面很有效,使得中国学生在这方面的平均水平比较高。用统计学的语言,叫做“均值”较高,意思是“平均水平”较高。这是中国教育的重要优势,是其他发展中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都望尘莫及的。

  我们是如何做到的呢?政府和民间对教育的投入,中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重视,中国学生在学业上花的时间多,都是原因。即使是高等教育,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方面,按平均水平来看,都是可圈可点的。

  这种教育优势对推动中国经济在低收入发展阶段的增长非常重要,因为它适合“模仿和改进”的“追赶”作用,特别是在与开放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开放让我们看到了先进,加上我们的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模仿能力强,挣钱动机更强,员工队伍整齐,就有了很强的执行力,就追赶上来了,这在制造业非常明显,即使是服务业也一样。

  我的第二个观察是,与“均值”高同时出现的另一个现象是“方差”小,也就是杰出人才少。简单地说,“方差”小就是两端的人少,出众的人少,“杰出人才”少,“拔尖创新人才”少。

  我们不否认中国人才中缺乏创造力,缺乏领导力,缺乏影响力。钱学森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的直觉是,恐怕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杰出人才是“培养“出来的吗?也许不是。杰出人才很可能是在一种有利的环境中“冒”出来的。所以创造环境(或者说“培育”)远比“培养”更重要。这里有深层次的原因。

  “方差”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不同发展阶段是不同的。在低收入阶段,经济发展主要靠模仿和改进,人才“方差”小无关大局,甚至还是长处,只要“均值”不低。但进入中等收入后,当需要以创新驱动发展时,“方差”小的后果就严重了,因为这影响创新,特别是颠覆性创新。中国教育问题的第一个和第二个观察,即人才的“均值”高和“方差”小的特点,既能解释中国过去30多年经济发展的成就,又能预示在未来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如果说在知识和能力上是高“均值”、低“方差”的话,那么我的第三个观察是,在人的素养、价值等方面,我们的问题就是低“均值”、高“方差”了。低“均值”是指人们经常批评的人的素养平均水平低。而人的素养“方差”大,是指太差的人不在少数。知识水平高,做人很差的,就是钱理群先生讲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中国教育的问题,决不仅仅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问题,更严重的是造就了不少没有人格底线的人。

  中国教育的首要问题,还不是如何培养“杰出人才”的问题,而是如何培养真正的“人”的问题。

  材料2.

  从1993年以后孩子们就开始不一样了,这么说的理由是1993年中国取缔了粮票。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里面,取缔了粮票意味我们吃饭不愁了。当一个民族吃饭不愁,尤其是当我们这样的民族吃饭不愁的时候,我们会愁什么呢?我们的需要开始变得不一样了,人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了,家长对孩子的需要不一样了,社会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了,人对社会的需要不一样了。

  回想我们小时候,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多子女家庭,父母很难投入过多的关注在某一个孩子身上。但是现在的孩子是什么样?上海这样的城市里,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有六个人围着他,这六个人会把最好的付出给他。那么六个人爱一个孩子,你能体会到这个孩子的感受吗?你知道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吗?他内心里面的苦闷你知道吗?

  现在孩子的第二个特征是对话语权要求非常高。这绝对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在中国几千年来是没有的。我有时候在思考,独生子女政策虽然有很多弊端,但是它会推动民主进程。为什么呢?首先,人的环境不一样。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我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现在孩子的生活是这样的,他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直接跟大人对话,为什么你说话我不可以说话呢?

  现在的孩子到老师这里来未必是来接受知识的,好多课都有光盘,他可以买来光盘自己看,而且都是名师讲的。现在的老师没有权威性,不像我们小时候,家里如果没有一本书,老师就是万宝全书,现在没有这样的老师。你也别指望你做这样的老师,或者说你可能得不到这样老师的感受。老师不理解这点就会打击学生,就否定现在的学生不如过去的学生。其实这就是时代的特征,跟不上的话,那是老师的问题。

  我们所有的1993年以后孩子的父母都会说他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有一点,孩子是非常善良的。这就是中国的希望所在。理由如下:你在马路上,但凡看到一个乞丐,小孩子的脚步就有点迈不开了,他会拖住他妈妈尽量慢一点,实际上他想让他的妈妈捐点钱给这个乞丐。孩子很善良,原因是他有爱,他是浸润在爱当中长大的,他是在一个物质丰厚的时代里长大的,这样的人他一定善良,一定有爱心。

  当今都市孩子现实感非常弱也是教育的结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一切现实事务都被替代了,他们只知道好好学习,而我们的学校也没有提供给孩子处理事务的可能性,除了学习和补课没有其他活动。孩子在现代化的电脑世界里生活,现实感很弱。他们在虚拟的世界体会到真实感,在真实的世界里有虚拟感,这就是他们的特征。

  我们来看他们还有一个特征,个性化要求非常高。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你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你是沙漠里的一粒沙”,现在的孩子是“我来过了,雁过留声,你们怎么可以不知道我来过”,他必须要展现个性。那么我们的教育允许吗?设计出来让他展现个性的平台了吗?我们班级的班会课是不是提供了呢?

  材料3.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研判中国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对于今日中国教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家发展的总体安排、社会的变化、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教育自身演变的规律,可以预判未来中国教育将有十大重要发展趋势。

  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和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有着极大的不同,在未来许多职业将被人工智能等技术所取代,许多新职业将产生。面对未来职业的改变,教育领域必须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传统上的教育是主要以知识传授和理解为主的,但在知识记忆和简单理解方面,目标必须全面地加以调整,由知识记忆为主转向能力培养为主,更加注重培养人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更加注重培养人机合作的能力。可以预见中国未来的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必将加以调整。

  混合式学习是指面对面式的学习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结合的学习方式。混合式学习不单是两种方式的简单混合,而是混合多种教学设备、多种教学方法、多种学习策略与评价方法、同步学习与异步学习、多种课程和学习资源等。混合式学习汲取了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的优势,比单纯的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更有效,在学习计划制定、学习方法设计、学习效果评价和学习记录跟踪等有突出的优势,有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学习效果的突出优势,在许多发达国家,混合式学习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是未来教育的重要形态和发展趋势。

  个性化培养是指学校根据每个学生特点而采取针对性教育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与工业时代学校统一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学生培养模式相对应的一种培养方式。因材施教是自古以来的教育理想之一,也是最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模式,在农业社会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说是个性化的,但是只是针对少数人群,也并不系统。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提供了技术的和经济上的可能性。因此,可以预测,在未来的我国,对学生的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培养将越来越普遍,这必将成为我国教育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之一。

  在工业社会所形成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支配地位,整个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随着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模式正在发生改变,正在越来越以学生为中心。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人,这需要学生在学校教育时期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愿望,这必然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多地以学生为中心。人工智能将全面辅助学生课程内外的学习,这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千百年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到的是主导者和知识传授者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教师角色的分工更加明显,教师队伍日趋分为授课教师和辅导教师两大类,一些讲课能力强、水平高、能够契合学生需要的教师将主要担当起授课教师的角色,而许多教师将承担起辅导教师的角色,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辅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二是教师将主要承担起学生学习规划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而不是直接的知识传授。随着信息技术的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大部分教师要承担起为学生订制个性化学习方案的角色,将起到学生学习规划者和引领者的作用,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制定不同的学习规划,并且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

  终身学习是一种学习理念,在古代世界就产生了终身教育的思想,但是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终身学习并没有普及,人们的学习主要是在学校中完成。但是随着人类社会迈入知识社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社会对人们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日新月异,学习主要在学校完成的方式显然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社会需要人们不断更新知识和能力,以满足职业的要求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这将带来终身学习的普及。终身学习不但要求人们从学校毕业后继续学习,也要求学校教育方式的转变,要求学校更加培养人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精神,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学习将伴随人的一生,终身学习将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

  材料4.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社会发展为教育社会学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也给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提供了许多新机遇和新要求。而教育是社会发展不断开拓的必然选择,更是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桥梁与阶梯。作为社会子系统的教育,社会发展必然会对其产生影响。因此,教育要相应地作出调整,来应对现代化带来的挑战。

  立足于问题研究、着眼于学科发展、致力于实践服务,是社会发展期教育社会学的三大使命。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有企业家提出,中国的乔布斯在哪儿?其实,至少是同等重要的问题还应包括: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民的学习需求和教育需求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工业化时代形成的教育理念、体制、板块、模式、内容等等能否满足这些需求?教育仅仅是民生问题,还是影响和最终决定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成败的基础性和先导性的战略问题?是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框架中“修修补补”,还是教育同样需要改革创新,需要一场与时俱进的深刻的教育革命?以上问题,关乎国运长久,不可不察。

  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教育创新发展

  人类社会正在急速向新的社会形态即知识经济和网络社会转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之快让全球各国都有点“措手不及”。中国的改革进程至少有两大特色与教育密切相关:一是中国面临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的双重转型,双重转型带来的阵痛和挑战同时并交织发生;面临由于教育理念、体制、模式、内容、方法改革的滞后造成的人才和国民总体知识、技能、素质尤其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准备严重不足。二是中国近40年中从国内生产总值不到美国十分之一快速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已处于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风口浪尖之上,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挑战之多元、复杂,历史罕见,全球罕见;创新人才的数量、质量和培养,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通过教育改革创新,走出瓶颈,既迫在眉睫,更需要相当长时间。即使是正确的教育改革,其效果的显现,也需要一两代人的努力。时不我待,需只争朝夕。

  中国教育要不要创新发展?回答应当是肯定的。且看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创新已非预言,而是现实。在推进教育创新发展进程中,确立面向现实、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既能有效应对时代变化、又兼具超越性的教育理念,是极其重要的。根据这些理念探索和创立的新型学习和教育模式层出不穷,新的教育生态正在生成并向传统教育的理念和模式提出严峻挑战,挤压传统教育机构的领域和生存空间,迫使传统学校改革创新,并将在这一新旧博弈的历史进程中逐步从边缘走到中心。服务于工业化社会的传统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重心是人的青少年阶段,模式是封闭的工业化流水作业,统一规格、统一内容、统一模块、统一考核,教育板块化,板块之间森严壁垒、难以逾越,等等。无疑,传统教育理念、制度、体制、内容、模式、方法已经很难或者说不可能满足经济和社会急剧发展带来的全民、多样、多重、终身、泛在和紧迫的学习需求和教育需求。引领中国特色经济和社会转型的五大理念中 创新为首,可是,我国教育从幼儿园开始,主要精力都用在培养、考核学生背诵和复述一系列标准答案的能力上,这种教育肯定不是培育人的创新意识、创新冲动和创新能力的方式。这种状况如不下决心予以改变,不仅会长期拖住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后腿,而且,希冀我国依靠全民总体素质和人才的数量、质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走到世界前列,跨越全球化重重障碍,引领全球化进程,也将步履艰难。经济和社会发展呼吁教育本身必须改革创新,呼唤一场新的深刻的教育革命。与时俱进,实现教育改革升级,乃我国百年大计,刻不容缓。

  推动教育创新发展的建议

  教育改革创新,同经济社会发展一样,是一个大趋势、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进程,同时又是一个新的历史起跑线:在传统教育体制中先进的可能会落后,后进者可以实现超越。因此,我国教育改革创新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改革教育体制,更新教育内容,满足全民学习需求,服务经济和社会转型,促成中国特色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就如何启动我国的教育改革创新进程,我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第一,转变教育理念。一个时代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一旦形成,其稳固性往往超过其赖以生存的经济和社会体制。西方人也承认,大学是最不愿意改革自身的。即使中小学校,改革升级也意味着学校使命、教育内容、工作程序、教师职业要求、工作方式等等诸多方面的重塑,意味着学校宁静的打破。在我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更与我国经济和社会体制、国民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启动教育改革升级的进程,绝非易事,必须首先从转变理念开始,从领导开始,从领导机关开始。转变理念则必须首先从面对和认识变化了的世界、变化了的经济、变化了的社会、变化了的学生、变化了的学习群体、变化了的学习需求提出问题开始,展开讨论,逐步引向深入。没有教育理念的突破和转变,就不可能有教育改革改革创新的发生。时间将证明,要顺应潮流,转变教育理念是关键。

  第二,创新教育模式,鼓励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建立充满活力、激励创新的教育生态。教育改革创新的一大趋势是在新教育理念引领新型教育模式不断出现。建议鼓励和积极引导成片、成地区、成系统的学制、课程、教学、考试、升学制度、质量标准修订的整体、连环改革创新试验,探索新模式,建立新体制,坚决改变学习即死记硬背和一考定终身的状况,解放学习者,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和精力发展自身的兴趣、特长、爱好和天性,养成独立思考、标新立异、热爱创新的素质、能力和潜力。鼓励和持续支持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的进程,重视其对引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探索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探索在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如何又多、又省、又好地发展教育,实现教育平等、社会公平和稳定,大面积提升我国国民素质和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意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和斯坦福大学发起的慕课的启示远远不是课程上网。通过慕课,打破传统的单一的课堂面授,推行因应知识经济和网络社会学习需求的双模式、多模式开放办学和混合式学习才是真谛和趋势。应当鼓励并支持我国传统高校探索双模式、多模式办学和混合式学习,鼓励和支持他们与新型教育模式的联网、合作、互补、共赢。鼓励和引导一切利用网络技术创建新的学习和教育模式,包括企业大学、社会大学和各种网上培训和教育,只要它们有利于满足亿万民众学习需求、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国家兴旺发达、有利于形成充满活力和推动创新的新的教育生态。从我国国情出发,顺应潮流,主动积极推进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是推动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任务。

  第三,加强领导、制定支持鼓励教育创新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有序平稳推进教育改革。我们需要从我国国情出发,高瞻远瞩,提出和明确教育创新发展的方向,制定具体规划和我国教育改革战略,精心选择关键领域和突破点、试验区,扎扎实实,逐步和稳步向前推进,实现我国教育不断创新发展。

  三、作答要求

  (一)请你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当前我国教育的特点(15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二)请你根据“给定资料2”,分析当今孩子出现的新情况。(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楚,字数超过150字。

  (三)请根据给定资料三,为我国未来的教育走向制定合理的对策(25分)

  要求:建议合理可行,有针对性;条理清晰、表达准确。篇幅不超过400字。

  (四)给定资料四中,请你围绕教育和创新的关系展开写作,写一篇文章。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论证充分,语言流畅;(3)字数在1000-1200字之间。

  (40分)

  参考答案

  (一)请你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当前我国教育的特点(15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1.中国教育的“高均值”:平均水平高

  2.中国教育的“低方差”:杰出人才少

  3.中国教育的燃眉之急:学生素养的培育

  (二)请你根据“给定资料2”,分析当今孩子出现的新情况。(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楚,字数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

  1.当今孩子背负情感负担

  2.当今的孩子对话语权要求很高

  3.当今的孩子知识面宽广

  4.当今的孩子都很善良

  5.当今都市孩子现实感非常弱

  6.当今孩子对个性化生活要求高

  (三)请根据给定资料三,为我国未来的教育走向制定合理的对策(25分)

  要求:建议合理可行,有针对性;条理清晰、表达准确。篇幅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1.教育培养目标转向能力培养为主

  2.混合式学习更加普遍

  3.学生的培养将更加个性化

  4.学习更以学生为中心

  5.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将发生变化

  6.终身学习将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

  (四)给定资料四中,请你围绕教育和创新的关系展开,写一篇文章。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论证充分,语言流畅;(3)字数在1000-1200字之间。

  (40分)

  参考范文:

  教育呼唤创新,创新引领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取得巨大成就,九年义务教育已全面普及,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普及率达到86%。但我国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教育缺乏活力、教师职业素养亟待提高、素质教育未有实质性突破等,尤其是青少年自杀现象频发,拷问着当今教育制度。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改革现行应试教育制度,但教育改革仍任重道远。

  当前,青少年自杀事件频见报端,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2014年教育蓝皮书搜集自杀案例后认为,中小学生自杀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对升学率的狂热追求,导致学校大搞应试教育,不但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巨大压力,更严重阻碍青少年素质的全面提高,最终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饱受诟病。对学生来说,很多学生把读书看成唯一出路,导致学业压力过大。不少寒门子弟希冀通过高考改变命运,从而起早贪黑,全部心思都放在了读书上面,结果导致身体素质差,综合能力低,有的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对于学校来说,应试教育使学校把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为追求升学率,学校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老师水平的唯一尺度,完全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超级中学”之称的河北衡水二中以封闭式教学、军事化管理的严苛教育模式缔造了应试教育的奇迹,但为防止学生跳楼安装铁栏杆等使其教学模式屡惹争议,折射出应试教育的弊端。对于家长来说,应试教育造成家长把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孩子是否成才的标杆。很多家长对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为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而一旦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往往会招致一顿批评或责骂,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长此以往,应试教育会导致我国人口素质下降,民族创新低下,严重影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战略实现。因此,从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来看,应试教育是阻碍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绊脚石,教育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应试教育亟须改革,但却并不容易。我国虽然普及了义务教育,但仍存在以分数论成败的问题。尤其在农村,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思想已根深蒂固,几乎所有家长都为子女选择了高考这条路。在人们眼里,高考俨然成为通向成功的唯一道路。已运行几十年的高考招生制度,曾经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而要彻底改变“一考定终身”和唯分数论,需要好的制度设计和不断探索,同时也需要时间。此外,教育改革远非单一的考试制度改革,还需要变革与之相配套的资源分配,需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教改之路仍将任重道远。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只有保证其健康、全面发展,才能为社会注入源源不竭的发展活力。教育制度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当前应试教育存在较多弊端,需须大力推进教育制度改革,创建出真正适合我国青少年发展需要的教育模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标准

  一类卷(35-40分):紧扣题意,完全符合答题要求。另,字数不少于1000字,否则,不能进入本档。以38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二类卷(28-34分):符合题意。与一类卷相比,某方面有所不足。另,字数不少于1000字,否则,不能进入本档。以31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三类卷(21-27分):尚合题意。与一类卷相比,存在问题较多但不严重或某方面问题较严重。另,字数不少于800字,否则,不能进入本档。以24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四类卷(12-20分):偏离题意。照搬照抄给定资料;思维较混乱,语病较多。写作基本功较差。与一类卷相比,存在问题较多但不严重或某方面问题较严重。另,字数不少于600字,否则,不能进入本档。以16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五类卷(11分及以下):离题万里:东拉西批条理混乱,表达能力很差;结构严重残缺,文不成型;抄袭文章或堆砌给定资料。写作基本功极差。字数600字以下者,统一给5-8分。

齐齐哈尔华图微信

(编辑:齐齐哈尔华图)

掌上华图客户端下载

近期课程

1356289人正在这里听课换一批

2020国考笔试课程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 北京华图宏阳教育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_黑龙江人事考试